行业新闻

帝陵视野:八十年代的南朝陵墓石刻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2024-05-07 15:35:5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星空体育app下载安·帕卢丹(Ann Paludan)(1928-2014),出生于英国,在Ann Paludan家族的慷慨支持下。艺术史学家安·帕卢丹(Ann Paludan)率先在中国研究古代雕塑,并实地考察了多处中国独特的帝王陵墓雕塑胜迹。Ann Paludan摄影档案馆由超过10,000张幻灯片和版画组成,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国重大变革时期,代表了其三十年的研究主题,并在中国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1991年《The Ming tombs》(《明代陵墓》),牛津大学出版社

  初宁陵现仅存天禄和辟邪。天禄居东,辟邪居西。两石兽分列路的左右各一。双角辟邪目瞪口张,昂首挺胸;腹侧浮雕双翼,翼前部为鱼鳞纹,依稀可辨,后都似5根翎毛,颏下长须垂胸,四足已失,尾巴无存,其身长2.90米,身高2.90米(连石墩),体围3.13米。独角天禄独角已损,额部已残,尾巴也无存;额下长须垂胸,腹侧浮雕双翼,翼前部作鱼鳞状,后部饰6根翎毛,翼状秀美;通体饰勾云纹,极富装饰意味;四足,五趾,身长3.8米,高2.78米,体围3.21米,重约12吨。这两只石兽是现存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一对,其形貌虽残,但风韵犹存。

  (有信息质疑本处石刻不为初宁陵,在没有绝对的文物资料论证,以文物管理单位官方定义为准。)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东晋末年军事家、政治家,亦是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最初为北府将领孙无终的司马,在孙恩之乱中展现其军事才能,及后更发起义军击败篡位的桓玄,恢复了东晋政权,并获得了极高名望,并在不久之后掌握朝权。刘裕趁南燕内讧之际而出兵灭燕,随后又平定了卢循之乱,以及消灭了刘毅、诸葛长民及司马休之等异己,巩固了在东晋国内的地位。接着又乘后秦内乱而北伐,收复了洛阳及关中地区,受封宋公并得九锡,终篡夺了东晋政权,建立刘宋,开始了南北朝时代。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患病,五月病重时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刘裕于五月癸亥日(6月26日)去世,享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为武皇帝,葬初宁陵。

  萧秀墓前现存石刻3种8件,其中石兽两件(后文都称此类为石兽为狮子),东西相对,间距18米。东石狮身长3.35米,高2.95米,体围3.60米;西石狮身长3.07米,高3.02米,体围3.07米。两石狮基座高度均为0.10米。昂首张口,长舌垂胸,头部有鬣毛,腹侧饰双翼,翼作3翎,通体长毛卷曲如蔓,体态肥壮。这两只石石狮保存得较为完好。石柱一对,东西各一,东柱仅存柱座,上圆下方,高0.70米,上为衔珠双璃,下为方形基座,边长1.45米,四侧饰有神兽纹。西柱柱头圆盖及小辟邪已失,柱身、柱座保存较好,通高4.70米。柱身雕刻隐陷直刳棱纹20道,高3.86米,石柱石榜上题刻“梁故散骑常待司空安成康王之神道”历个字,依稀可辨;柱额下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柱座高0.84米,上为环伏成圆形的衔珠双螭,下为长方形基座,长1.45米,宽1.40米,造型纹饰与东柱柱座相似。

  萧秀墓神道石刻较一般陵墓多一对石碑,其排列秩序依次为石辟邪1对、前石碑1对、神道石柱1对、后石碑1对。前石碑1对仅存龟趺座。西龟趺座头部残缺,全长2.70米,宽l.49米,高1米。东龟趺座长3.54米,宽1.43米,高1.02米,原来头部断落于地,1953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用钢筋、水泥将其修复。在东龟跃座旁边,1953年曾发现一块南宋石碑倾倒在地,损失左侧一角,高4.35米,厚0.32米,碑文漫漶不清,这通残碑如今已不知去向。后石碑1对至今仍东西相对而立,但已是千疮百孔,斑驳陆离,给人以强烈的沧桑感。两碑皆圆首,碑首部中间有一个圆形穿孔。碑脊两边分别装饰着交结成辫状的高浮雕双龙。两碑身侧面原来也有浮雕,今已模糊不清。两碑正文全泐,仅碑额可识。碑额正书“梁故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之碑”14个字,共5行,每行3字,本行2字。后互对石碑中,西碑高4.10米,宽1.44米,厚0.32米;龟趺座长3.07米,宽1.46米,高1.02米。碑阴(背面)刻正书对行,每行最多不超过64个字,字多漫漶,尚可辨认的有“吏周宗之”、“吏邵道宽”等官吏姓名。史称该碑为彭城刘孝绰撰文,吴兴贝义渊书写。该碑在1953年曾进行过维修加固。东碑高4.1米,宽1.46米,厚0.31米;龟趺座长3.37米,宽1.50米,高1.01米;碑阴刻正书题名6行,多不可辨。

  萧秀墓神道石刻中设置4通石碑,这一现象在南朝陵墓中是较为罕见的。据文献资料记载,梁天监十七年(518年)萧秀死后,通直散骑常待、太子有卫率夏候在(?-529年)等人上表梁武帝,请为立碑,得到许可。于是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王僧孺(465年-522年)、陆垂(470年-526年)、刘孝绰(481年-539年)、裴子野(469年-530年)4人分别撰写一篇碑文,“欲择而用之”。由于这4位文人所写碑文都相当精彩,难分伯仲,令人难以取舍,最后决定“四碑并建”,形成空前绝后的奇观。在神道石刻北侧约1公里处,为萧秀及其家族的墓地,已经过考古发掘,墓中随葬品因早年被盗,所剩无几。

  萧秀(475年-518年3月4日),字彦达。南兰陵郡(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藏书家[2],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第七子,梁武帝萧衍之弟。萧秀在南齐时官至太子舍人。萧衍起兵入建康后,他被齐和帝任命为南徐州刺史。南梁建立后,获封安成郡王。天监六年(507年),改任江州刺史。次年,迁荆州刺史、安西将军。任内立学校,招隐逸,颇立政绩。天监十三年(514年),改镇郢州。天监十六年(517年),再迁为镇北将军、雍州刺史,次年在赴任途中逝世,年四十四。获赠侍中、司空,谥号“康”。萧秀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精意求学,搜集经记,收藏颇富,曾聘请刘孝标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有《安成王集》三十卷,今已佚。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其地面现存石刻两种两件,其中辟邪一只,辟邪为雄兽现臀部略残,身长 3.80米,高3.50米,体围3.98米。昂首张口,长舌垂胸,右腿前迈。头有鬣毛,腹侧双翼,翼前部饰六根翎毛。胸前几缕勾云纹,仿佛长髯飘拂。整个辟邪体态肥硕,雄俊壮美。萧景墓神道仅存一石柱,现存石柱为神道西侧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之一,足以见得其珍贵。整个石柱造型精巧,装饰华美。

  萧景(477年—523年),本名萧昺(《梁书》避唐世祖李昞讳而改名)萧憺,字子昭。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东阳太守萧崇之之子、梁武帝萧衍的堂弟。萧景早年好学,有才辩,能决断事务。在南齐时曾任永宁县令,其治绩为诸县第一。后历官骠骑将军行参军、步兵校尉。在萧衍起兵的过程中,萧景颇有功绩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南梁建立后,萧景受封吴平县侯。他曾参与天监四年(505年)的梁军北伐,并攻占宿预。回师后,累迁为领军将军。天监七年(508年),萧景出镇雍州。于次年大破入犯的北魏荆州刺史元志。天监十一年(512年),萧景被征为右卫将军。次年,短暂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后,萧景长年在朝中任职,深受萧衍礼遇。每逢军国大事,都与他商定。普通四年(523年),萧景在郢州去世,年四十七。追赠侍中、中抚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

  萧宏墓石刻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学则路地铁站南(现为公园)。政府组织拆迁之前,位于仙鹤门外张库村,当地人称其为“乌龟田”。政府组织拆迁前,其田所有人为陈某一家。1997年春夏之交,南京市博物馆与栖霞区文管会联合发掘了一座大型的南朝墓葬,该墓呈“凸”字形,全长13.4米,由封门墙。甬道、墓室、排水沟等部分构成。墓室四壁外弧,内长7.7米,内竞3.7米,高5.25米。因早年遭盗掘,仅出土有少量的铜镜、铁镜、铁棺针、陶凭几、陶盘。陶涌。鎏金铜钉、青瓷盏、青瓷唾壶、石墓门等遗物,还出土人牙4枚。其中石墓门上浮雕有人字拱,在建筑学上具有参考价值。这座南朝大墓被认为就是萧宏的陵墓。

  萧宏墓前石刻在1956年曾进行过修复,现存石刻3种6件,其中石辟邪两只,东西相对,均为雄兽。西辟邪已碎成数块,横卧在水沟蔓草之中,仅有雄性器官部分尚可辨认。东辟邪原倒在深约1.5米的沟中,50年代升高到地面,搬到长3.87米、宽1.80米、高0.74米的基座上。为南朝石辟邪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石辟邪。

  萧宏(473年-526年),字宣达,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武进县西北),梁武帝的六弟。封临川王。官至侍中、太尉。担任扬州刺史二十年。天监四年(505年)十月,统率兵马征北魏,兵器精良,“所领皆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萧宏大军进抵洛口(今安徽怀远附近),和陈伯之对恃,五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义之与陈伯之战于梁城(安徽省寿县东南),昌义之败走。萧宏叫秘书丘迟写信给陈伯之,请他反正归来。天监五年三月,陈伯之投降。南梁攻克梁城。北魏邢峦渡淮河,跟中山王元英会师,共击梁城。萧宏大为恐惧,打算班师。九月二十七日夜晚,洛口,萧宏临阵脱逃,梁军将士寻统帅不见,“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强壮仅得脱身。”。钟离一战,南梁大败,危急之刻,梁武帝派韦叡与曹景宗率军驰援,梁军藉淮水暴涨之利,以水军优势搭配火攻,击败北魏大军。萧宏为人怯懦贪鄙,奢侈无度,暴敛无厌。家中库房百间,藏钱三亿余。梁武帝最初以为萧宏私藏兵器,亲自探访。萧宏很害怕,梁武帝更加怀疑。后来,梁武帝一看是钱,大喜,对萧宏开玩笑说:“阿六,你很会过日子啊。”(阿六,汝生活大可。)乃更剧饮至夜,举烛而还。兄弟俩更加和睦。萧宏与侄女永兴公主通奸,计划杀死梁武帝,立为永兴公主皇后。事情败露后,永兴公主、萧宏先后惊惧而死。梁武帝为了皇室形象和和睦,依然赠萧宏侍中、大将军、扬州牧,谥号靖惠。《梁书》依照南梁官方记载,将萧宏写成宽和笃厚的长者。《南史》综合各方面史料,写出了萧宏的怯懦贪鄙。

  萧憺墓前现存石刻2种5件,其中石兽两只,东西相对,间距20米。西石兽仅存后胯部,侧立在农田中,长1.70米,高1.01米。东石兽为雄兽,头部已残缺。身长3.78米,高2.92米,体围4.14米。腹侧双翼,翼前部雕饰似浪花,后部为翎毛5根,身饰勾云纹。长尾及地,4足,每足5爪。关于萧憺墓东石兽头部残缺,在当地农民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萧憺墓神道右边(东侧)大石狮子肚子下面有个小石狮子(小石兽),以前大狮子经常会拖小孩子给小狮子吃和玩,后来人们就把它的头打掉了。”

  在东石兽的腹下,确实有小石兽,而且是两只。根据1997年10月18日有关专家的测量,一只长1.25米,高 1.14米;另一只长1.14米,高1.05米。这两只小石兽造型与神道石兽相似,面部眼、耳、口、鼻俱全,张口垂舌,腹侧有翼,双足前伸,抬头挺胸。腹部与后腿之间未楼空,且与方形基座连为一体,整个雕刻简朴有力。这两只小石兽背部被人工凿平,置于东石兽的腹下,起着石墩的支撑作用。

  关于小石兽原来的位置和用途,从其基座是方形而不是圆形,可以断定不是神道石柱柱头之物。我们推测很有可能是作为墓葬中的镇墓兽。1955年45月间,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在武进县奔牛地区被毁的六朝墓中,发现两个石质镇墓兽-石石兽,它们与南京、丹阳等地六朝陵墓石刻石兽相似。其中一只长27.3厘米,高23.4厘米;另一只长30.3厘米,高23.7厘米。昂首张口,作蹲伏状,有点风化残蚀。这两只石质镇墓兽与萧憺墓东石兽腹下的小石兽造型相近,用途应无二致。

  萧憺墓现存石碑一通,龟趺座两个。约立于梁朝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八日(《江苏金石记》)。石碑为神道东侧石碑,是南朝陵墓石碑中保存文字最多的一通石碑。本世纪20年代,南京古物保存所主任杨鹿鸣鉴于石碑前倾,为保存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曾亲自督率石工修复。1955年,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这块石碑从水田中提升,并从青龙山购来石块4个作为石座,再次对这块石碑进行了维修加固。1957年,建碑亭保护。碑高4.45米,宽1.60米,厚0.33米。龟跃座长1.46米,宽l.60米,高1.15米。碑首圆形,碑首中部有直径0.10米的圆形穿孔,碑脊两边各饰相互交结的双龙。碑额上书“梁故传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17字,共5行,每行4宇,末行1字。虽是楷书,但带有行书笔意,为历代书家所瞩目。碑阴列记人名。碑文楷书,共36行,每行86字,共3096字。碑文虽有脱落,但能够辨认的尚有2800余字。该碑为著名文人、东海徐勉(466年-535年)撰文,吴兴贝义渊书写,都元上石,丹阳房贤明刻字(《石刻考工录》)。该碑碑文为楷书,梁启超称“南派代表,当推此碑”。在该碑之西10.20米处的农田中,残存有破损的龟趺座一个,与之相应;在该碑以北19.90米处,还存有破碎的龟趺座一个,说明原来可能还有石碑一对。

  萧憺(478~522年),字僧达,梁文帝萧顺之的第十一子,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齐时官至西中郎外兵参军。梁武帝兵入建康后,齐和帝封之为给事黄门传郎、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梁天监元年(502年),加封安西将军、始兴郡王。他在荆州任所,励精为治,广辟屯田,减省力役,颇有政声。天监七年冬回京都建康,当地人依依不舍,作歌唱道:“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后历官中书令、雍州刺史、益州刺史。荆州刺史。天监十八年,迁待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去世,时年45岁。梁武帝诏赠诗中、司徒、骠骑将军,谥曰忠武。

  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石刻和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坐西朝东在一处公园内,其现存石兽两只,均为雄兽,东西相对,间距19.6米。东辟邪原来从头至尾,纵断为两块,缝宽0.14米,四足及尾部均断,后修复。身长3.35米,高3.15米,体围4米。西天禄身长3.46米,高3.17米,体围4.20米。两石兽造型相似,昂首张口,长舌垂胸,胸部凸出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头有鬣毛,东辟邪翼饰六翎,西辟邪翼饰五翎,胸部饰勾云纹,一腿前迈,长尾垂地,体态肥硕健壮。

  萧恢(476年-526年10月4日),字弘达。南兰陵郡(治今江苏省常州市西北)人。南梁宗室名臣,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第九子,梁武帝萧衍异母弟。萧恢自幼聪颖,七岁时便通晓《孝经》、《论语》之义,涉猎史籍,轻财好施。南齐东昏侯时累官北中郎将外兵参军、前军将军主簿,其异母兄萧懿被杀时,萧恢随宗族藏匿于建康里巷。萧衍举兵南下建康,萧恢率先归顺,被授为辅国将军,驻破岗,以弹压三吴。南梁建立后,升任侍中、前将军,封鄱阳郡王。自天监二年(503年)起,五次出镇南徐、郢、荆、益四州,两任荆州刺史,又在朝中任护军将军、宗正卿、领军将军等职。他抚治州郡,除害兴利,颇著声绩。官至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普通七年(526年),萧恢去世,年五十一。获赠侍中、司徒,谥号“忠烈”。

  萧绩墓前现存两石兽,两石柱。二石兽东西相向而立,相距十米有余。石柱在其北面二十多米处。石柱背后紧靠池塘,往北地势渐次隆起,约十公里处是巍峨的胄山,横亘连绵。石兽前方低平坦荡,南面与相距十公里的赤山遥遥相望。秦淮河水绕过赤山,向南长流不息,这是一处地面开阔、山青水秀的所在。辟邪为一块整石凿成,体长3.7米,宽1.5米,高3.48米,加上埋在地中的基座共约4.40米,其重量估计有30吨左右。体形之庞大,气魄之雄伟,令人叹为观止。两辟邪翘首昂视,巨口开张,呈方形,上下唇边各露出两颗牙齿,口中伸出长舌垂至胸际。圆鼻突兀,鼻孔撑张,双眼环睁,威武有神。颈项短粗肥壮,头顶至脊背和前胸都有圆形的凹沟。胸脯前挺圆鼓,两边自上而下刻有旋卷的毛纹,斜向外侧,纷披翻卷,线条轻盈流畅。身有双翼,翼上刻有鱼鳞纹,鳞片朗朗,雕刻粗壮有力。鳞纹后面衬以鸟翅纹,翅上刻四道线条,顺着羽翅往上翘,流畅伸展。其四肢硕大粗壮,雄兽左足向前,雌兽右足向前,取其对称。足分五爪,形状似狮,骨节历历分明,长尾下垂抵基座。其形象跃跃欲试,昂然作迈步前行状。

  萧绩(504年—529年7月30日),南梁南康简王,字世谨,高祖第四子。天监八年,封南康郡王,邑二千户。,初为轻车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十年,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进号仁威将军。绩时年七岁,主者有受货,洗改解书,长史王僧孺弗之觉,绩见而辄诘之,便即时首服,众咸叹其聪警。十六年,征为宣毅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十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北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在州著称。寻有诏征还,民曹嘉乐等三百七十人诣阙上表,称绩尤异一十五条,乞留州任,优诏许之,进号北中郎将。普通四年,征为侍中、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五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丁董淑仪忧,居丧过礼,高祖手诏勉之,使摄州任,固求解职,乃征授安右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寻加护军。羸瘠弗堪视事。大通三年(529年),因感病薨于任,时年二十五。赠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一部。谥曰简。斋绩寡绩寡玩好,少嗜欲,居无仆妾,躬事约俭,所有租秩,悉寄天府。及薨后,府有南康国无名钱数千万。卒后葬于今江苏句容县城西北石狮乡石狮村。

  梁昭明皇帝萧统安陵,神道石刻被称为南京地区南朝帝陵前雕刻最精美的一对。陵前现存石刻两件,均为雄兽,东西相对,间距25.84米。东为双角辟邪,西为独角天禄,保存完好。辟邪身长3.19米,高3.02米,体围2.8-3.06米,腹部最低点与底座距离是0.54米,底座高0.27米。昂首挺胸,正视前方。头上独角,角上有3个圆柱。双目暴突,宛如圆珠。鼻孔圆深,直径0.1米,张目含舌,舌不下垂,口腔上下宽度约为0.3米,深度约为0.4米;口腔内的舌头长0.1米,下颏须髯分五缕飘洒胸前。腹侧双翼,作七根翎毛状,好像振翅欲飞。四腿刚劲有力。左腿前迈,超出胸部水平距离达0.3米。左前腿周长1.28米,左后腿周长1.22米;右前腿周长1.24米,有后腿周长1.20米。五趾翘起,伊然蓄势待发。左前趾、左后趾宽度与高度均为0.4米;有前趾宽0.4米,高0.3米,有后趾宽0.4米,高0.3米。尾巴骨节隆起,骨节两侧装饰有对称的卷云纹,显得苍劲有力,肌丰骨健。在独角膜膜的身上还有蕙草一样的浮雕装饰,显得华美艳丽,光彩照人。双角辟邪造型与独角天禄相似,唯头部置有双角。身长3.11米,高3.00米,体围3.00米。这一对石兽造型灵巧凶悍,纹饰绚丽华美,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气韵生动,形神兼备,颇与南齐画家谢赫“六法”之论相合,给人以矫健秀逸的感受。萧憺久久不愿离去的我们,被这精美的纹饰以及生动的造型吸引,不愿错过,争相与之合影留恋。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册立为太子,举止大方,爱好佛学。因蜡鹅厌祝一事,父子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英年早逝,谥号昭明,葬于安陵,后世称为“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侯景拥立豫章王萧栋即位后,追尊昭明皇帝。大定元年(555年),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政权,追尊昭明皇帝,庙号高宗萧憺萧憺。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陈霸先万安陵石刻,万安陵神道石刻在江宁区东山街道石马冲,今存石兽两件。北石兽较完整,长2.60米、高2.57米,南石兽长2.72米、高2.28米,从颈部断裂,胸部碎裂,残缺较严重。二兽均有翼无角,张口垂舌,须拂胸际,身上的纹饰比较简练,造型朴实,风格独具。现在万安陵尚存神道石刻一对,造型奇特,均雄性。北兽似天禄,长2.50、高2.57米,较完整,南兽,长2.72、高2.28米,颈部断裂,胸部碎裂,风化严重。二石兽均无角,头有鬣,双翼,又类辟邪。其颔须拂胸,舌不下垂,体形较大,造型朴实、线年整修、提升并加固。据《建康实录》载,万安陵原有石柱,早佚。陈霸先陵墓现已无迹可寻。

  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开国皇帝,史称陈武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陈霸先属于一代英主。557年-559年在位。原为南朝梁名将。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出生,自幼家境贫寒,却好读兵书。初仕乡为里司,后到建康为油库吏,之后又为新喻侯萧映传教。当时,萧映是广州刺史,于是陈霸先随萧映来到广州,任中直兵参军。因陈霸先平乱有功,被提任为西江督护,很快又因平交州李贲之乱有功,封为交州司马兼领武平太守(越南永福省永安市附近),后任振远将军、高要太守。梁武帝萧衍曾命使臣将陈霸先画像带回,并授予直阁将军一职,封号新安子。梁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陈霸先代梁称帝建立陈朝,史称南朝陈。王琳也立永嘉王萧庄,称帝于荆州。陈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生病。六月二十一日病逝。遗诏追临川王陈蒨入纂。八月甲午,群臣上谥号曰武皇帝,庙号高祖。丙申,葬万安陵(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隋灭陈后,王僧辩之子王颁是隋军大将,为报父仇,掘陈霸先之墓,挖出骨骸,焚化成灰水喝进肚里。

  丹阳陵口南朝失考墓石刻,位于江苏省丹阳市陵口镇东,沪宁铁路陵口段南侧,京杭运河北。有天禄、辟邪一对,在萧梁河东西两岸隔河相对。东为天禄,西为辟邪。1957年冬,在京杭运河拓宽工程动工前,将两兽北移450米。1973年,萧梁河拓宽拉直,又将西边辟邪西移70米,仍保持着与河东的天禄在一直线上。清乾隆《丹阳县志》载:“萧港在皇业寺前,直入陵口大河,梁时公卿谒陵,由南京方山下秦淮河直达丹阳运河。经萧港口,直达建陵、修陵、庄陵。故名此为萧港(现在称萧梁河)。因此特于萧梁河与运河交接处,在萧梁河东西两岸设置两只石兽,作为陵墓入口的标志,陵口亦因此得名。”陵口石兽是丹阳现存石兽中最高大的两只,均为公兽,花纹清晰,造型独特。体态动势与南朝其他陵墓石刻基本相似。但琢刻精工,遍体各部分的纹饰极为华美,两翼造型巧丽,翼鳞纹如珠、如玑,粒粒突出翼面;造型之巧,琢工之精,是南朝石兽中最佼俊者。天禄身长4米,腰围3.9米,高3.6米。因长期浸泡在水塘中,左半身已严重腐蚀风化,花纹不清。

  水经山南朝失考墓石刻,其位于丹阳埤城镇水经山村东南数十米处,墓今已平。墓前存2尊石兽,南北向对列,南为母兽,北为公兽,均是狮子。造型体长而颈短,作蹀躞状,两兽动势对称,形象健壮饱满,充满活力。南石兽身长1.85米,高1.45米,颈高0.65米,体围1.62米;北辟邪身长2米,高1.51米,颈高0.73米,体围1.65米。1978年5月提升扶正。此陵有齐前废帝林王萧昭业墓之说。

  郁林王萧昭业,字元尚,文惠太子长子也。小名法身。武帝即位,封南郡王。文惠太子薨,立昭业为皇太孙,居东宫。武帝崩,太孙即位。隆昌元年(494年)秋,七月壬辰,萧鸾使萧谌、坦之等于省诛曹道刚、朱隆之等,率兵自尚书入云龙门,戎服加朱衣于上。比入门,三失履。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季系进。帝在寿昌殿,闻外有变,使闭内殿诸房阁,令阉人登兴光楼望,还报云:“见一人戎服,从数百人,急装,在西钟楼下。”须臾,萧谌领兵先入宫,截寿昌阁,帝走向爱姬徐氏房,拔剑自刺不中,以帛缠颈,舆接出延德殿。谌初入殿,宿卫将士皆操弓盾欲拒战,谌谓之曰:“所取自有人,卿等不须动!”宿卫信之,及见帝出,各欲自奋,帝竟无一言。出西弄,杀之,时年二十一,舆尸出徐龙驹宅,殡葬以王礼。

  烂石垅南朝失考墓石刻,其墓已平,现地面仅存一对石兽南北相对列,南天禄已碎成数块,形体依稀可辨,北辟邪尚存,其身长1.58米,高1.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0米,作蹲踞状。造型与他墓石兽无大异,惟狮尾呈方柱形,向上翘举,附于背上,尾端茸毛大如斗。

  据史料考证墓主可能为萧昭文。萧昭文(480年―494年),字季尚,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武帝萧赜之庶孙,文惠太子萧长懋次子,郁林王萧昭业异母弟,母宫人许氏。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四任皇帝,494年在位,仅在位一年。萧昭文初封临汝公,后改封新安王。历任辅国将军、济阳太守、南豫州刺史、中军将军、扬州刺史等。

  修安陵石刻,在今丹阳县胡桥公社仙塘。萧道生于建武元年(494年)被追尊为景皇帝,陵曰修安。陵前石兽二,保存尚完好,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均为公兽。天禄身长3.00米,高2.75米,颈高1.54米,体围2.52米,双角残断;麒麟,身长2.90米,高2.42米,颈高1.38米,体围2.40米,独角,角上满缀鳞纹。两兽均胸突腰耸,瞋目张口,其状如趺。天禄头略左向,麒麟头略右向,天禄左足在前;麒麟右足在前,足趾四爪,蹯下均有小兽;两兽长尾曳地,天禄尾回折向左,麒麟尾则回折向右,动势协调对称。两兽的双翼除雕有卷云纹、细鳞和长翎外,鳞上均缀小花一朵,但花形略有变化。颔下长须呈蔓草状。

  萧道生,字孝伯,齐明帝萧鸾之父。齐立国后,追封为始安贞王。萧鸾称帝后,追尊为景皇帝,葬修安陵。据史书记载:“始安贞王萧道生,字孝伯,太祖萧道成次兄也。宋世为奉朝请,卒。建元元年,追封谥。建武元年,追尊为景皇,妃江氏为后。立寝庙于御道西,陵曰修安。生子萧凤、高宗、安陆昭王萧缅。”

  梁简文帝庄陵,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南距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约60米。萧纲于梁大宝二年(551年)被侯景所杀,梁承圣元年(552年),与简皇后合葬,陵寝名庄陵。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将庄陵坟冢削平冲净,陵前也只存有辟邪一只,北向,此辟邪仅残存下前躯及前足,体型硕大,造型扬颈昂首,身高3.16米,左前足5爪上张,足下所连石板残部厚26厘米。辟邪垂胸长须,翼翅部的纹饰与齐明帝陵前的石兽大体相同。1985年1月扶正。

  萧纲(503年12月2日―551年11月15日),字世缵,小字六通,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县)人。南朝梁第二任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为贵嫔丁令光。初封晋安王,累迁骠骑将军、扬州刺史。中大通三年(531年),昭明太子去世后,册立为皇太子。太清三年(549),侯景之乱导致梁武帝受囚饿死后,即位称帝。大宝二年(551年),废黜为王,惨遭杀害,葬于庄陵,庙号太宗。作为南朝文学家,其创作风格,形成“宫体诗”的流派。

  萧纲的著述事业,除了文学、玄学外,还精医道,著有《沐浴经》三卷、《如意方》十卷,均佚;还体现出对杂艺、阴阳五行两方面的较多兴趣。杂艺有《马槊谱》、《投壶经》、《棋品》、《弹棋谱》之作,五行有《光明符》、《易林》、《沐浴经》、《灶经》、《新增白泽图》之作。两部大书《长春义记》、《法宝联璧》都是集合他人共同编著。顾野王《玉篇》系受萧纲之命而作。萧纲的阴阳五行著作,大多今属道教领域,反映了一时风气。唐初贞观年间,鉴于阴阳五行杂书太多,唐太宗就曾经下令太常集合诸术士一起进行大肆刊定。

  兴安陵石刻,为齐明帝萧鸾与敬皇后合葬陵前石刻,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三城巷北500米,距梁文帝建陵石刻约60米。陵东向,陵前现存石兽一对,右为辟邪,左为天禄。两兽间隔有一条小沟。高宗明皇帝萧鸾,字景栖,小讳玄度,齐高帝次兄始安贞王萧道生之子。延兴元年(494年),太后令废海陵王,以上入纂太祖为第三子,群臣三请,乃受命。十月癸亥,即皇帝位。永泰元年(498年)七月己酉,帝崩于正福殿,年四十七。葬兴安陵。辟邪四足全失,独角已残,身长3.02米,残高2.70米,颈高1.35米,腰围2.78米;兽身雄健,颈项短肥,头上昂,颔下垂长须,大翼由4小翼组成,其形与胸前长毛浑然一体,由头至尾雕饰为连珠,口角有齿状茸毛。1957年南兽辟邪扶正入座。天禄残存部分前躯。1982年冬将天禄残躯部分从深埋的地下发掘出来,向东北方向平行移动12.5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齐明帝萧鸾(452年-498年9月1日),字景栖,小名玄度,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临沂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五任皇帝(494~498年在位),齐宣帝萧承之之孙、始安贞王萧道生之子,齐高帝萧道成之侄、齐武帝萧赜堂弟。少年丧父,由叔父萧道成抚养。泰豫元年(472年),授安吉县令,以严格而闻名。升明二年(478年),迁宣城太守,进号辅国将军。齐高帝即位,迁侍中,封西昌县侯。齐武帝即位,历任度支尚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吴兴太守。萧憺齐武帝临终托孤,拜为尚书令,顾命辅佐皇太孙萧昭业,领镇军大将军。永明十一年(493年),文惠太子萧长懋死后,先后废杀郁陵王萧昭业和海陵王萧昭文,萧憺拜太傅、大将军、扬州牧,封宣城王。齐明帝追效宋明帝所为,自翦宗枝。结果适得其反,反而削弱了齐朝的统治基础。其死后数年,南齐就灭亡了。萧鸾任内长期深居简出,要求节俭,停止边地向中央的进献,并且停止不少工程,私下却很奢侈。萧鸾晚年病重,相当崇信道教与厌胜之术,将所有的服装都改为红色;萧鸾还特地下诏向官府徵求银鱼以为药剂,外界才知道萧鸾患病。永泰元年七月三十日(498年9月1日),萧鸾病死,时年四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高宗,葬于兴安陵。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修陵陵冢早已荒平,陵前仅存辟邪一只,身长1米,高1.8米,颈高1.45米,体围2.35米。修陵的这只辟邪又可作为梁代石刻的代表作。这具辟邪在雕刻装饰技法上明显不同于齐朝石刻圆雕,浮雕,统雕并用,整体夸张与局部刻划、兼顾的做法,而是趋向简朴、写实,力图把坚硬的石头变得浑圆、柔软而富有弹性。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巨大的体积感,头大颈长,昂首天边,雄踞一世,显得气魄非凡,有咄咄逼人之感。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憺。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在统治初期,萧衍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建陵坐西朝东,陵家已平,现存陵前石兽方形石础、神道石柱及石龟跌座各一对。石兽位于神道两侧,天禄,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辟邪,双角已失,身长3.l米,残高2.3米,颈高l.5米,体围2.76米。这一对石兽魁梧雄壮,姿态传神,兽脊作通贯首尾连珠状纹饰,双翼微翘,冀面雕有卷云纺、细鳞和长翎,体现了齐代陵墓石刻向梁代转变时期的特色,即突出了宏伟豪迈的气势,作用从装饰趋向写实。一对石础的边缘有律眼,但础上结构早已颓圮。神道石柱分柱础、柱身,柱头三部分。柱础上圆下方,浮雕一对环状摘龙,口内衔珠,头有双角、四足、修尾。柱身作隐陷直刳棱纹(俗称“希腊式”)。柱有承露盘,浮雕莲花。承露盘上刻圆雕小石兽,承露盘下原有长方形石榜。石榜左右对称,北为正书顺读,南为反书逆读,其文隶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不记姓不记名,与梁代柱额的一般记述规则不同。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丹阳县衙为“保存”文物,遂将柱额劈下,移至丹阳公园内,今存丹阳县文化馆。神道石柱后还有石龟跌一对,其上石碑早已无存。现存梁碑皆作碗首形,高浮雕双螭龙,中有方框刻文字,枉下有穿。

  萧顺之,字文纬,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省万绥县)人,御史萧道赐之子,梁武帝萧衍之父。历任侍中、卫尉、太子詹事,官至领军将军、丹阳尹,死后赠镇北将军,谥号为懿。其子萧衍建立南梁,追尊太祖文皇帝,庙号太祖,故又称南梁太祖、梁文帝。

  景安陵陵冢已平,陵前仅存石兽一对,辟邪身长3.15米,高2.l米,颈高1.55米,体围3米。天禄身长2.7米,残高2.2米,颈高1.4米,体围2.51米。它们形体高大,兽身窈窕修长星空体育官方网站,长颈细腰,胸部突出,全身略作S形,给人以苗条清秀之感。整体夸张与局部刻划相得益彰,如头部作朵颐隆起,口部略作圆形,额上及四角突出如小翅状的茸毛。此外,头部、颈部、背部、翼部的装饰繁富,又增添了华贵之气。

  齐武帝萧赜,字宣远,高帝长子也。小讳龙儿。生于建康青溪宅,其夜陈孝后、刘昭后同梦龙据屋上,故字上焉。齐国建,为齐公世子。进爵王太子。高帝即位,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壬戌,高帝崩,上即位,大赦。永明十一年(493年)秋七月,上不豫,徙御延昌殿,乘舆始登阶,而殿屋鸣咤,上恶之。戊寅,大渐。诏曰“陵墓万世所宅,意常恨休安陵(武帝后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是日上崩,年五十四。九月,丙寅,葬景安陵。

搜索